關於SEM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技術-原理與SE&BSE
SEM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技術-原理與SE&BSE|璟騰科技
如有SEM掃描式電子顯微鏡技術-原理與SE&BSE等相關需求,請洽璟騰科技;我們將派專人為您提供服務以及最佳解決方案。
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的倍率放大原理
電子與樣品相互作用和訊號
SE/BSE 探測器如何形成影像
SE(二次電子)
SE利用凹凸反射的資訊形成影像
通常用於透過觀察表面形狀來合成整體影像
。成像原理:由電子束與樣品表面發生非彈性散射所釋放出的低能量電子(< 50 eV)
。影像特徵:強調表面微細結構,具有高解析度與立體感
。應用場景:觀察表面形貌(如裂縫、顆粒、紋理等)、微觀機械損傷分析
BSE(背向散射電子)
根據組成樣品的成分(原子序數)來形成影像
並且隨著原子序數的增加,出現係數趨於增加
。成像原理:入射電子與樣品原子核發生彈性散射後反彈出的高能電子(~數百 eV 至數 keV)
。影像特徵:影像對比取決於原子序(Z),Z值越高,背向散射電子產率越高,影像越亮
。應用場景:分析材料組成差異、鑑別多相材料或合金中的不同元素分布
SE( 二次電子 ) 探測器
SE (Secondary Electron) Detector
- 二次電子▷利用電子束流的非彈性碰撞所獲得的能量而在樣品表面產生的電子
- 活化電子束與弱震動金屬相互產生作用
- 與樣品中的電子相比,電子束流中包含的能量非常小,因此只有少量動能轉移到二次電子
- 大多數掃描電子顯微鏡都安裝了 Everhart-Thomley (ET) 偵測器。
-
當啟動的電子與閃爍體碰撞時會產生光子(photon)。
它們通過光波導中的全反射進入光電倍增管。
光子以光的形式存在,因此光子可以通過真空環境和石英窗,
光子從兩極吸引電流,收集並返回到可偵測點的電流。
BSE( 背向散射電子 ) 探測器
BSE(Backscattered Electron) Detector
發送到樣品後反彈的電子被散射到各個方向
這些分為電子的彈性散射和非彈性散射
-
初級電子的彈性散射:
散射電子會改變動量(momentum),
但能量保持恆定或幾乎在1eV以內。
動量P=mv,由於m不變,所以只有速度向量的方向改變。
散射角為0-180°,通常典型值為5°。
-
彈性散射發生在正負電子的原子核之間。
-
有些電子的散射角較大,以至於彈出樣品,這些電子就是背向散射電子。
-
在BSE探測器影像中較亮的部分大多是銅,較暗的部分大多是鋁。
- 非彈性散射期間的能量轉移到原子周圍的電子,活化的電子中將會減少動能
不同加速電壓產生的影像變化
影像依據探測電流(Probe Current)變化
探測電流會依據聚焦透鏡的電流值和加速電壓而改變
像散引起的影像扭曲
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的觀察
結論
電子束分析技術的原理與特定
2024-02-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