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DS元素分析簡介|電子顯微鏡的強大助手
EDS的全名是 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(能量色散光譜)
有時也稱為 EDX(Energy Dispersive X-ray Spectroscopy),
因其利用X射線進行元素分析而得名。
由於這項技術的廣泛應用,EDS擁有多種名稱
從最常見的 EDS 到 EDX 或 EDXS (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),
甚至有時被稱為 X射線能量色散分析(EDAX)。
也根據所使用的是SEM還是TEM,
可稱為 SEM EDS 或 TEM EDS
無論名稱如何變化,其核心原理皆是透過X射線光譜進行元素鑑定與分析,
在材料科學、電子元件、生物醫學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。
更是作為電子顯微鏡(SEM、TEM)上的一種關鍵技術,
能夠快速、準確地識別樣品中的元素種類與分布,
EDS可建立樣品的元素圖,有助於發現汙染。
在材料分析領域,元素成分的準確檢測至關重要。
標準SEM影像(左)|EDS分析複合元素圖(右) 圖片來源
EDS分析的原理 (如何運作?)
EDS(能量色散X射線光譜,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y)
是依據「特徵X射線」的原理來進行元素分析。
當電子顯微鏡(SEM或TEM)中的高能電子束( 入射電子 )
與樣品中原子的內殼層電子發生碰撞,會導致原子內殼層的一顆電子被彈射出去,
形成一個電子空位,這就是 「內殼層電離」 現象。(如圖中綠色圓點所示)
為了穩定這個空位,來自外層能量較高的電子會遷移至內層,
同時釋放出多餘的能量,這股能量會以X射線的形式被釋放出來。
圖1
來自SEM電子束的入射電子與樣品中原子的內層電子碰撞,
導致內層電子被彈射,留下內層空位(綠點)。
圖2
外層電子鬆弛以佔據新產生的內層空位。
過程中會發射出特徵 X 射線,其能量為hv,
能量等於外層與內層電子能階之差。
這種X射線被稱為「特徵X射線」,
因為其能量與該原子所屬的元素具有獨特關聯,對每種元素都是獨一無二的。
這些被釋放的特徵X射線會被 EDS的SDD探測器(矽漂移偵測器)接收,
並將其能量與強度轉化為光譜數據。
每個元素的特徵X射線能量皆不同,
因此透過比對光譜資料庫,便能準確判斷樣品中的元素種類與其相對含量。
無論使用SEM-EDS或TEM-EDS,
這一過程都能幫助研究人員快速分析樣品中的元素組成,
並生成元素定性分析(判斷有哪些元素)、定量分析(含量分析)
以及元素分佈圖(Mapping)等多種分析結果。
提供快速而精準的微觀成分分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