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分辨率解析:影響清晰度的四大關鍵因素

什麼是掃描電子顯微鏡(SEM)?

掃描電子顯微鏡(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,SEM)

是一種介於光學顯微鏡與透射電子顯微鏡之間微觀觀察儀器。

它透過電子束與樣品表面的互動,取得影像信號,以極高的解析力展示材料的微觀結構。

SEM 的主要優點包括:
1️⃣ 放大倍率高:20 倍至 250,000 倍可連續調整。
2️⃣ 景深大、立體感強:適合觀察凹凸不平的表面。
3️⃣ 樣品前處理簡單:製備程序比 TEM 容易許多。



影響 SEM 分辨率的四大要素

分辨率(Resolution)代表 SEM 能夠分辨微細結構的能力。
影響成像清晰度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項:


1️⃣ 入射電子束束斑直徑 — 解析力的基礎

入射電子束的直徑越小,SEM 的分辨率越高。

  • 熱陰極電子槍的束斑直徑可縮小至約 6 nm

  • 場發射電子槍(FE-SEM)則可達 3 nm 以下

2️⃣ 電子束在樣品中的擴散效應 — 材料與能量的影響

電子束進入樣品後會產生散射與擴散
擴散範圍取決於電子能量與樣品原子序數:

  • 電子能量越高、原子序數越小 → 擴散越明顯 → 分辨率下降。

簡單理解
想要高分辨率影像,就需要控制電子能量與材料性質之間的平衡。



3️⃣ 成像方式與調制信號 — 不同信號,不同細節

SEM 影像的來源可分為多種信號,各有不同的解析力與特性:

成像信號 分辨率 特點
二次電子像(SE) 約等於束斑直徑 顯示表面細節佳,立體感強
背散射電子像(BSE) 約 500–2000 nm 反映成分差異,原子序數高者影像更亮
X 射線或吸收電子像 >1000 nm 分辨率較低,用於元素分析






二次電子像(SE)

se-300x231.jpg

背散射電子像(BSE)

sem_img13_chi_843299.jpg


4️⃣ 景深與對比 — 立體感與層次感的來源

景深(Depth of Field) 是指影像中保持清晰的深度範圍。
SEM 的景深比 TEM 大約 10 倍,比光學顯微鏡大上 數百倍
因此影像常帶有強烈的立體效果。

衬度(Contrast) 則分為兩種:

  • 形貌衬度:由表面起伏造成。

  • 原子序數衬度:由材料成分差異造成。原子序數越高,影像越亮。



SEM 放大倍率公式與應用範圍

放大倍數可用公式表示:

M = Ac / As
Ac 為螢光屏上影像尺寸,As 為電子束在樣品上的掃描範圍。

調整掃描振幅即可改變放大倍數。

目前多數 SEM 的放大倍率為 20~20,000 倍,剛好補足光學顯微鏡與透射電鏡之間的觀察空隙。

SEC ALPHA,最大放大倍率可達25萬倍,5nm Resolution

實現同等級中最高放大倍率及超高解析度


掌握分辨率,開啟微觀視界

SEM 是材料科學、生物醫學與工程領域中不可或缺的觀察工具。

了解影響分辨率的要素,能協助研究人員:

  • 選擇適合的電子槍與成像模式,
  • 調整操作條件以獲得最佳影像品質,
  • 精準掌握微觀結構細節。

延伸閱讀建議


2025-07-25